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两大并行的趋势。要在多元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达成共识,推动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发展目标,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翻译。
翻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
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们几乎把西方著名作家的作品都翻译成了中文,在中国出版。比如,德国作者君特•格拉斯的作品,当然包括《铁皮鼓》。同样,中国的译者也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著作翻译成了英文、德文等,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如《红楼梦》,和当代作家王蒙、冯骥才、铁凝的代表作。
不仅是文学,其实翻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翻译,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国际译联前主席贝蒂•科恩曾经作过这样一个恰切的比喻:“翻译工作者就像电线中的电流,水管中的水流,直到我们失去他们时才发现他们对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翻译既然是国际交流的桥梁,翻译的质量必将影响交流的效果,
文学翻译也不例外。要了解
文学翻译,首先要了解目前中国翻译市场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翻译的质量?这些正是我的发言中希望回答的问题。
一、中国翻译市场: 质量与数量的博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翻译大多是由单位内部员工完成的。政府部门、出版社、国营企业等大都有自己的全职翻译团队。但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对翻译的需求迅速增长,翻译工作也大量被外包给专业的翻译服务企业,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翻译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尽管中国翻译市场的产值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业界分析家和从业人员认为比较可信的估计是200-300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年都在以较快的幅度增长。不论是否得到承认,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翻译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翻译行业尚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准入制度,翻译专业培训也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且,社会对翻译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因此翻译产品的质量问题便凸显出来。在公共场所、宾馆饭店、旅游景点或博物馆等窗口行业中,错误的或不规范的外语资料几乎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国家形象;在出版界,由未经过翻译专业培训的“业余翻译”赶制出来的蹩脚译作摆满书架;而在翻译服务市场上,翻译采购方常常发现在众多的翻译服务企业中,却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服务商。这反映出目前翻译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翻译数量膨胀了,翻译质量却难以保障。滥竽充数的翻译产品和服务给整个翻译界带来了信誉危机,翻译工作者的权利也无从保障。
二、如何提升翻译质量?
我本人从事外文出版工作三十余年,为中国翻译协会服务二十余年,我认为要想提高翻译质量,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社团组织必须携手合作。具体建议如下。
1、加大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力度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翻译人才匮乏之间的巨大差距是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确保翻译质量首先应该从翻译人才的培养入手。
大学正规教育。在中国,翻译长期以来被视作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使得社会上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懂外语即会翻译。但在过去的四年里,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这些专业学位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的空白,与先前设立的研究型翻译学硕士、翻译学博士学位教育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标志着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终于获得了承认。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所高校获得批准设立了本科翻译专业,40所高校获得批准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更多的学校已经或正在考虑申请开办以上学位课程。这表明,正规的专业化翻译人才培训已经步入正规。
翻译师资培训。随着翻译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专业化翻译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培育高素质翻译师资队伍是翻译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译协作为中国的翻译专业组织,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1997年起,中国译协开始举办暑期翻译高级培训班,参与者主要是高校教师。2009年,中国译协正式建立高等院校本科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制度,推出了大学本科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首批参加碍培训的教师近300人,堪称世界规模最大的翻译师资培训。有关翻译硕士学位教育的师资培训也于近期举办。
继续教育。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学习变成了一项终生的任务,翻译工作者尤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中国译协一直希望建立一个翻译研修学院,帮助翻译工作者终身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从而确保翻译质量。
全国有众多外语和翻译培训机构提供灵活的翻译课程,但其质量不一而足,因为市场上尚没有一致共识的标准或规范。中国翻译协会可以并且应该帮助建立翻译培训市场的标准,以便确保翻译质量。